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感动!承德老人11年如一日照顾养老院"老兄弟"

    信息发布者:冰山上的红梅
    2017-03-30 19:46:19    来源:东方网   转载

    尽管自己的一生也有诸多不幸,尽管与破旧养老院里的智障、聋哑老人非亲非故,尽管有人曾视她为"敌人",不理不睬,甚至要动手打她,但李瑞枝仍倾尽自己心血,11年如一日,细心地照料着这些"兄弟们"。有些老人生病或离世时,老人家属们的冷漠,都没能浇灭她的热情,没能打断她的坚守。在她眼里,这些不幸的老人,应该得到最起码的尊重,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。

    李瑞枝(右二)中午包了水饺,老人们吃得满心欢喜。

    回忆 接手破旧的养老院

    3月27日,星期一。在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(以下简称营子区)救助站5楼,李瑞枝和她的"兄弟们"的临时住所里,6位老人正在大厅里看电视。李瑞枝外出买东西去了,她76岁的老伴儿李润在帮着照看这些老人。

    " 养老院拆了,正在重新建设,这里是民政局临时安排的地方。"76岁的李润说,"目前,这个临时养老院里有6位老人,年纪最大的已经87岁了。这些老人不是智障、聋哑的,就是无儿无女、无依无靠的。"这些年来,大家都叫李瑞枝院长,其实,院里只有两个工作人员,"她是'正牌'工作人员,我是义务帮忙的。"

    正说着话,李瑞枝回来了。谈起自己和养老院的故事,一脸笑容的李瑞枝面色转而凝重。

    " 营子区以前是矿区,上个世纪60年代,在跳沟村修建了一座养老院。"李瑞枝说,自己是跳沟村村民,以前在村里算个"能耐人",因为上学时成绩不错,毕业后就在村里小学当了民办教师,后来还当过村干部、在乡政府帮过忙,"前前后后有30多年。"

    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李瑞枝说,53岁那年,因身份属于临时工,她没了工作了。"那会儿,年龄不小了,外出打工也没人要了。"李瑞枝说,除了工作上的失意,她的一双儿女,也在那几年先后因病离世。白发人送黑发人,她和老伴儿用了几年时间才慢慢平复了悲伤的心情。

    " 孩子治病借了不少钱,加上那几年我们都没有工作,为了还债,我们就把房子卖了。"李瑞枝说,2004年,他们两口子无处安身,当时见养老院有两间空房子,便想租住。"我一问民政部门,领导说,大家都不愿意到养老院工作,不行你就负责管理养老院吧。"

    李瑞枝说,当时的养老院,由于管理不到位,院里杂草丛生,垃圾堵住了窗户,屋里堆满了各种杂物。"脏乱差,臭气熏天。说实话,我也没信心能管好,只答应先管一个月看看。"

    心路 从"敌人"到亲人

    李瑞枝说,养老院里住的老人,大部分都有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。

    " 那时,院民们都蓬头垢面,胡子上沾的饭粒子都结成了嘎巴儿,屋里臭气扑鼻,苍蝇成群。"李瑞枝说,她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。"他们(指养老院的老人们)每天出去,不管什么东西,都往回拿。屋里院里,到处都是垃圾。甚至大便完的卫生纸都当成宝贝,在屋里堆了一大堆。我想清理时,有的人还拿起棍子要打我。"当年,为了收拾这些垃圾,她足足干了一个月。

    " 刚开始,他们都不搭理我,把我当成敌人一样。"李瑞枝说,她坚信视院民为亲人,细心照料总能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。"我每天都会变着花样给他们做饭。记得第一次包饺子,有个老人哭了,说,'老伴儿死之前就想吃顿饺子,但临死也没吃上。'"还有一位聋哑老人,当年不小心掉进坑里了,她请来医生,忙前往后地照顾,每天将营养品端到床前,也感动哭了。

    人心换人心,赢得老人们的认可,李瑞枝留了下来。多年来,她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,打扫卫生,忙着做饭,伺候养老院的老人们穿衣、洗脸、漱口……

    " 为了让院民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,我又向民政局申请,修建了厕所,粉刷了房屋,更换了窗户,安上了太阳能淋浴。"李瑞枝说,其实,一开始,老伴儿很反对接下养老院这份工作。

    " 但一进院儿,看到平时脏兮兮的老头们被她照顾得那么好,都干干净净地在院子里坐成一排晒太阳呢,我也被感动了,就搬过来给她帮忙。"李润回忆说,后来,他们在养老院的院子里种上了蔬菜,每年还养两头猪。"家里两亩多地的玉米,这些年都没卖过,都贴补到养老院里了。"

    虽然很理解老伴儿的工作,但李润心里还是有些抱怨。"刚开始,她一个月200元工资,我算白帮忙。这两年,她的工资刚涨到每个月900元。她这辈子净干费力不讨好的事了。"李润说,现在他们两口子也都是70多岁的人了,虽然他埋怨归埋怨,但该帮的忙还得帮,"要不,她一个人非得累坏了不可。"

    水饺来了。

    动情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

    李瑞枝说,这些年来,她最害怕的事就是老人们生病。"他们不识数、听不懂话,给他们吃药,要不扔掉,要不一下全吞下去。"她怕自己岁数大、记性差,再加上人多,担心喂错药,就给每个老人准备了一个小药瓶,贴上标签,写上姓名、药名以及每日服药的剂量。

    石永来是一位聋哑智障人,当年因饮食不规律,患有严重的胃病,犯病都是靠药顶着。李瑞枝来到养老院后,看到石永来犯胃病时的痛苦样子,就找来大夫给他输液。石永来见有人要用针扎他,又打又闹。没办法,李瑞枝只好自己学会了扎针,亲自给他输液,每次喂药怕刺激他的胃,都先给他备上一碗小米粥或一块蛋糕……如此体贴入微的照料,让在别人眼里没有"感情细胞"的石永来感动万分,竟然"哇哇"地哭了起来。

    俗话说,久病床前无孝子。对于养老院里无儿无女的老人来说,他们的遭遇更能折射出人情冷暖。

    " 他们虽然没有亲生儿女,但有的人家里还有兄弟姐妹,还有侄子侄女。"李瑞枝说,按照老人家属和民政部门的协议,一旦老人生病,家人有照顾的责任。

    " 去年,有个老人病重,我就给他的兄弟打电话,但一直没人接。"李瑞枝说,她先将老人送到医院,然后通过民政局联系老人所在的乡镇和村。"他弟媳妇的电话打通了,但人家就是不来。后来,医生看不过去,在电话里对这位老人的家人说,'老人都快死了!不是小猫小狗,你们就不能来看一看?!'"

    很快,老人的家人来了,但都不肯上前帮忙,照顾老人的活儿还是要李瑞枝负责。"这样的事儿很普遍,有的老人的家属来了,不去了解老人病情,先要把我骂一顿,质问我为什么没把人照顾好。"李瑞枝说,有时自己也会生气,"我会反问他们,平时你们都干什么去了,几年都不过来看一次?"

    叹了口气,李瑞枝说,"虽然我这一生也有很多不幸,但和这些院民比起来,要幸运得多。他们也是人,也需要别人的尊重和关心,这就是我11年来的体会,也是我留下来照顾这些老兄弟们的原因。"

    据了解,11年来,李瑞枝已照顾并送走12位"老兄弟",并给他们料理了后事,让他们在人生最后一段旅途中没有感到孤独。

    27日中午,李瑞枝给她的老兄弟们包了水饺。当热气腾腾的水饺端到面前时,老人们没有说"谢谢",但从每一张笑眯眯的脸上,分明流露着发自内心的欣喜。

    据了解,在养老院旧址上,一座崭新的楼房已经完工,几个月后将成为营子区供养中心,6位老人也将从眼下的临时住所搬到那个"新家"。

    提起这事,李瑞枝一边吃饭一边说,"新供养中心投用后,将有更多院民。我们两口子年纪大了,不知道还能不能接着干,但只要需要,我们就会留下来。即使照顾不了这些老兄弟,也可以陪着他们。"

    听到李瑞枝说起这话,一位老人放下了筷子,急切地喊,"你去哪里,我就去哪里。等我死了,你再走吧!"其他几位老人见状,情绪也激动起来……

    李瑞枝急了,赶忙一边比划一边说,"我不走,只要我还能干一天,就和你们在一起……"

    记者 陈宝云

    尽管自己的一生也有诸多不幸,尽管与破旧养老院里的智障、聋哑老人非亲非故,尽管有人曾视她为"敌人",不理不睬,甚至要动手打她,但李瑞枝仍倾尽自己心血,11年如一日,细心地照料着这些"兄弟们"。有些老人生病或离世时,老人家属们的冷漠,都没能浇灭她的热情,没能打断她的坚守。在她眼里,这些不幸的老人,应该得到最起码的尊重,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。

    李瑞枝(右二)中午包了水饺,老人们吃得满心欢喜。

    回忆 接手破旧的养老院

    3月27日,星期一。在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(以下简称营子区)救助站5楼,李瑞枝和她的"兄弟们"的临时住所里,6位老人正在大厅里看电视。李瑞枝外出买东西去了,她76岁的老伴儿李润在帮着照看这些老人。

    " 养老院拆了,正在重新建设,这里是民政局临时安排的地方。"76岁的李润说,"目前,这个临时养老院里有6位老人,年纪最大的已经87岁了。这些老人不是智障、聋哑的,就是无儿无女、无依无靠的。"这些年来,大家都叫李瑞枝院长,其实,院里只有两个工作人员,"她是'正牌'工作人员,我是义务帮忙的。"

    正说着话,李瑞枝回来了。谈起自己和养老院的故事,一脸笑容的李瑞枝面色转而凝重。

    " 营子区以前是矿区,上个世纪60年代,在跳沟村修建了一座养老院。"李瑞枝说,自己是跳沟村村民,以前在村里算个"能耐人",因为上学时成绩不错,毕业后就在村里小学当了民办教师,后来还当过村干部、在乡政府帮过忙,"前前后后有30多年。"

    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李瑞枝说,53岁那年,因身份属于临时工,她没了工作了。"那会儿,年龄不小了,外出打工也没人要了。"李瑞枝说,除了工作上的失意,她的一双儿女,也在那几年先后因病离世。白发人送黑发人,她和老伴儿用了几年时间才慢慢平复了悲伤的心情。

    " 孩子治病借了不少钱,加上那几年我们都没有工作,为了还债,我们就把房子卖了。"李瑞枝说,2004年,他们两口子无处安身,当时见养老院有两间空房子,便想租住。"我一问民政部门,领导说,大家都不愿意到养老院工作,不行你就负责管理养老院吧。"

    李瑞枝说,当时的养老院,由于管理不到位,院里杂草丛生,垃圾堵住了窗户,屋里堆满了各种杂物。"脏乱差,臭气熏天。说实话,我也没信心能管好,只答应先管一个月看看。"

    心路 从"敌人"到亲人

    李瑞枝说,养老院里住的老人,大部分都有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。

    " 那时,院民们都蓬头垢面,胡子上沾的饭粒子都结成了嘎巴儿,屋里臭气扑鼻,苍蝇成群。"李瑞枝说,她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。"他们(指养老院的老人们)每天出去,不管什么东西,都往回拿。屋里院里,到处都是垃圾。甚至大便完的卫生纸都当成宝贝,在屋里堆了一大堆。我想清理时,有的人还拿起棍子要打我。"当年,为了收拾这些垃圾,她足足干了一个月。

    " 刚开始,他们都不搭理我,把我当成敌人一样。"李瑞枝说,她坚信视院民为亲人,细心照料总能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。"我每天都会变着花样给他们做饭。记得第一次包饺子,有个老人哭了,说,'老伴儿死之前就想吃顿饺子,但临死也没吃上。'"还有一位聋哑老人,当年不小心掉进坑里了,她请来医生,忙前往后地照顾,每天将营养品端到床前,也感动哭了。

    人心换人心,赢得老人们的认可,李瑞枝留了下来。多年来,她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,打扫卫生,忙着做饭,伺候养老院的老人们穿衣、洗脸、漱口……

    " 为了让院民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,我又向民政局申请,修建了厕所,粉刷了房屋,更换了窗户,安上了太阳能淋浴。"李瑞枝说,其实,一开始,老伴儿很反对接下养老院这份工作。

    " 但一进院儿,看到平时脏兮兮的老头们被她照顾得那么好,都干干净净地在院子里坐成一排晒太阳呢,我也被感动了,就搬过来给她帮忙。"李润回忆说,后来,他们在养老院的院子里种上了蔬菜,每年还养两头猪。"家里两亩多地的玉米,这些年都没卖过,都贴补到养老院里了。"

    虽然很理解老伴儿的工作,但李润心里还是有些抱怨。"刚开始,她一个月200元工资,我算白帮忙。这两年,她的工资刚涨到每个月900元。她这辈子净干费力不讨好的事了。"李润说,现在他们两口子也都是70多岁的人了,虽然他埋怨归埋怨,但该帮的忙还得帮,"要不,她一个人非得累坏了不可。"

    水饺来了。

    动情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

    李瑞枝说,这些年来,她最害怕的事就是老人们生病。"他们不识数、听不懂话,给他们吃药,要不扔掉,要不一下全吞下去。"她怕自己岁数大、记性差,再加上人多,担心喂错药,就给每个老人准备了一个小药瓶,贴上标签,写上姓名、药名以及每日服药的剂量。

    石永来是一位聋哑智障人,当年因饮食不规律,患有严重的胃病,犯病都是靠药顶着。李瑞枝来到养老院后,看到石永来犯胃病时的痛苦样子,就找来大夫给他输液。石永来见有人要用针扎他,又打又闹。没办法,李瑞枝只好自己学会了扎针,亲自给他输液,每次喂药怕刺激他的胃,都先给他备上一碗小米粥或一块蛋糕……如此体贴入微的照料,让在别人眼里没有"感情细胞"的石永来感动万分,竟然"哇哇"地哭了起来。

    俗话说,久病床前无孝子。对于养老院里无儿无女的老人来说,他们的遭遇更能折射出人情冷暖。

    " 他们虽然没有亲生儿女,但有的人家里还有兄弟姐妹,还有侄子侄女。"李瑞枝说,按照老人家属和民政部门的协议,一旦老人生病,家人有照顾的责任。

    " 去年,有个老人病重,我就给他的兄弟打电话,但一直没人接。"李瑞枝说,她先将老人送到医院,然后通过民政局联系老人所在的乡镇和村。"他弟媳妇的电话打通了,但人家就是不来。后来,医生看不过去,在电话里对这位老人的家人说,'老人都快死了!不是小猫小狗,你们就不能来看一看?!'"

    很快,老人的家人来了,但都不肯上前帮忙,照顾老人的活儿还是要李瑞枝负责。"这样的事儿很普遍,有的老人的家属来了,不去了解老人病情,先要把我骂一顿,质问我为什么没把人照顾好。"李瑞枝说,有时自己也会生气,"我会反问他们,平时你们都干什么去了,几年都不过来看一次?"

    叹了口气,李瑞枝说,"虽然我这一生也有很多不幸,但和这些院民比起来,要幸运得多。他们也是人,也需要别人的尊重和关心,这就是我11年来的体会,也是我留下来照顾这些老兄弟们的原因。"

    据了解,11年来,李瑞枝已照顾并送走12位"老兄弟",并给他们料理了后事,让他们在人生最后一段旅途中没有感到孤独。

    27日中午,李瑞枝给她的老兄弟们包了水饺。当热气腾腾的水饺端到面前时,老人们没有说"谢谢",但从每一张笑眯眯的脸上,分明流露着发自内心的欣喜。

    据了解,在养老院旧址上,一座崭新的楼房已经完工,几个月后将成为营子区供养中心,6位老人也将从眼下的临时住所搬到那个"新家"。

    提起这事,李瑞枝一边吃饭一边说,"新供养中心投用后,将有更多院民。我们两口子年纪大了,不知道还能不能接着干,但只要需要,我们就会留下来。即使照顾不了这些老兄弟,也可以陪着他们。"

    听到李瑞枝说起这话,一位老人放下了筷子,急切地喊,"你去哪里,我就去哪里。等我死了,你再走吧!"其他几位老人见状,情绪也激动起来……

    李瑞枝急了,赶忙一边比划一边说,"我不走,只要我还能干一天,就和你们在一起……"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